市场震荡引发担忧:牛市还能继续吗?
最近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让不少投资者心里打鼓:本轮牛市真要戛然而止了吗?上证指数从3741点的高位突然跳水,单日成交额虽然仍保持在2万亿以上,但市场心情明显出现分化。看着自己账户里的数字上蹿下跳,很多散户朋友都在问:这到底是正常调整还是行情终结的前兆?
其实,牛市中的调整再正常不过。回想2024年9月那波政策利好带来的行情启动,至今也不过一年时刻。按照历史规律,牛市周期往往持续24-30个月,现在就断言结束未免为时过早。但话说回来,市场永远是对的,我们确实需要关注多少关键信号。
政策底牌依然稳固:牛市根基未动摇
说到本轮行情的根基,不得不提政策面的强力支持。央行连续三次降准释放了2.8万亿流动性,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更是直接催生了中证2000指数中26%的”小巨人”企业。这些都不是短期行为,而是民族经济转型的战略布局。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策略师王岩有个形象的比喻:”就像给赛车加注了航空燃油,现在谈熄火为时过早。”他们团队的”政策温度计”模型显示,当前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仍处于近十年85%分位的高位。也就是说,政策这双”看不见的手”还在稳稳托着市场。
更需要关注的是,头部量化私募近期持续加仓小微盘股,单月净买入规模堪比2015年大牛市水平。这些机构资金嗅觉灵敏,它们的动向往往预示着行情的延续性。
资金面暗流涌动:聪明钱正在布局
8月24日那天大盘剧烈震荡,但有个数据很有意思——融资余额不仅没降,反而环比逆势增长320亿,总规模达到2.07万亿。乍看这个数字很大,但实际上仅占市值的2.1%,远不及2015年巅峰期4.9%的疯狂比例。这说明什么?杠杆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机构调仓的路线。某券商自营盘交易记录显示,资金正从白酒龙头转向半导体设备板块。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周海晨说得精辟:”现在的市场就像高压锅,表面看是资金博弈,底层是产业升级的角力。”民族大基金三期近三个月密集调研的23家企业中,有17家出现在近期龙虎榜买方席位,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共振,往往是行情向纵深进步的信号。
历史规律VS现实变化:这次会不一样吗?
对比过往四轮牛市,平均持续24-30个月的规律确实引人关注。如果以2024年9月为起点,按申万宏源量化模型推演,本轮行情学说高点将出现在2026年三季度。但历史从不会简单重复,特别是经历了2015年的教训后,监管工具箱已经全面升级——两融业务风控指标比当年严格了47%,程序化交易报备制度也筑起了防火墙。
不过风险点也确实存在。某百亿级私募的仓位监测体系显示,当单日成交跌破1.8万亿阈值时,量化策略会自动触发减仓指令。目前市场已连续12个交易日站在这个”生死线”上方,就像高空走钢丝,维持平衡需要极高的技巧。
投资者该怎样应对当前市场?
面对”本轮牛市真要戛然而止了吗”的灵魂拷问,我的建议是:既不要盲目乐观,也不必过度恐慌。开门见山说,关注政策导向和资金流向这两个核心指标;接下来要讲,控制好仓位和杠杆,永远不要All in;最终,把目光放长远,本轮行情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是长期叙事。
记住,所有牛市都终结于流动性枯竭。当某天你发现两融余额突破2.1万亿却无人讨论风险时,或许就该听见盛宴散场的钟声了。而现在,舞会音乐尚未停歇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舞步。
(这篇文章小编将数据截至2025年8月26日,文中见解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)